ENGLISH
专题专栏

【七秩芳华·往昔如昨】邹峥嵘:重温来时路 感恩母校情

作者:生命科学学院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2-07-05

​​  【编者按】悠悠七秩芳华,漫漫征程如歌!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建校70周年。70年来,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谱就了华美的篇章。关于母校,那里有校友们最美好的年华。携一纸信笺,书一份曾经的母校与我。学校特开辟【七秩芳华·往昔如昨】专栏,殷殷讲述校友们的往昔故事。

  邹峥嵘,1970年8月出生于江西高安,江西教育学院(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前身)生物系1989级脱产大专班学生。现任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生物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江西省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植物学会和江西省生物工程研究会副理事长,获聘教育部首批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植物活性成分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荣获中国药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教学方面,主要承担《植物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专业负责人,把《植物生物学》课程建设成为江西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江西省省级育人共享计划项目和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先后获得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连续多次获评江西师范大学十佳百优教师。

  初识母校

  1984年9月,我进入江西省高安师范学校普师专业学习,不出意外的话,三年以后我将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曾经的初中同学,在碧落路另一侧的高安中学里继续寒窗苦读,三年以后,他们中的一部分将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生活。师范学校的日子衣食无忧、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懵懂的乡村少年过得很是惬意。在一次全校晨会上,王志礼校长说他前几天去了一趟南昌的江西教育学院,校园里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垃圾桶摆得整整齐齐,路面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都彬彬有礼,充满活力,图书馆和教室里座无虚席。大家要好好努力,争取进入这个学校进一步学习深造。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江西教育学院,于我而言,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圣殿堂。

  走进母校

  1987年6月,三年的师范学习如期结束,我和另外5位同学一起被分配回我毕业的初中工作。报到上班的时候,校长问我:“峥嵘啊,你想教什么科目呀?”我毫不犹豫地说我想教语文,可最后安排我教的是生物学。于是我成为了当时全校唯二的专职生物学教师(另外一位就是我当年的生物老师,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其实他还是体育老师),负责了初一年级4个班的《植物学》和初二年级2个班的《动物学》教学任务。在当时的师生心目中,初一初二的生物学课程是中考不用考试的副科,大家都不太重视。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敢掉以轻心,认认真真地备课教学,生怕出了差错被领导和同事批评,因为那些同事也都是我曾经的老师。

  时间来到1989年3月,上级分配给学校一个名额,可以选派一位生物学教师去江西教育学院脱产进修专科,但是,要参加并通过6月份全国统一的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机会是如此难得,时间是如此仓促,但是在对江西教育学院强烈向往的驱使下,我用了三个月不到的备考时间,终于顺利通过考试并远超录取分数线。

  暑期来临,入学通知书迟迟未到,我心里不禁惴惴不安。于是在7月中旬的一个早晨,我独自登上了开往南昌的客车,想去看看这所学校。到了南昌,走出八一大道长途客运站,我才意识到自己根本不知道江西教育学院在南昌的具体位置,当时可没有百度和高德地图来供人搜索啊。徘徊再三,出门右转,沿着八一大道走到了八一广场。在广场四处张望,突然看见一辆车身写着“江西教育学院”六个大字的灰色大客车转向北京西路疾驰而去!于是我决定沿着北京西路边走边找,一路走、一路问,临近中午终于来到地处石泉村旁边的江西教育学院!在高大的校门前,我伫立良久,曾经的梦中殿堂,终于呈现在眼前,真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进入学校大门,看着右手边长长的教学大楼和正对门高高的图书馆大楼,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我不敢到处乱走,围着这两栋楼转了一圈,就悄然离开赶赴车站了。9月初,入学报到时间如约而至,我赶紧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学校报到。曾经的梦中圣殿,我终于实实在在地置身其中。走出大校门,看到对面绿油油的水稻和小水塘中的鸭子,我仍然感觉恍如梦境。

母校生活

  母校校园(现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青山湖校区)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从19栋宿舍出门左转往北走几百米可以到图书馆和教学大楼,右转几百米往南走可以到兼做大礼堂的食堂,十分方便。89级生物系脱产大专班有近50人,都是来自省内各中学的一线教师。虽然大家年龄差别很大,但是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班风正,学风好。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们都系出名门、知识渊博、待人友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授课总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受学制时间和当时的办学条件限制,我们的实验课程开设有所欠缺,但是通过老师们认真地讲解示范,我们也熟练掌握了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所必需的技能。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目前反复强调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在当时的母校就已经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母校系统细密、润物无声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贪婪“吸收、茁壮成长。19栋宿舍前的球场上,周末经常播放露天电影,大家坐在小板凳上看得津津有味;每逢重要节日,兼做大礼堂的食堂大厅里总会上演精彩文艺演出,吸引同学们观看,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以至于毕业后的很多年,我如果来到南昌,总会挤时间回到母校的校园里转转,回味当时那种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当时的母校还是一所成人高等教育性质的高校,我们的学制只有两年,但是每一个教学培养环节都得到很好的实施。修完《植物学》课程之后,系里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庐山植物分类实习;修完《动物学》课程之后,系里安排了为期半个月的海滨动物实习,吴志强等老师带着我们从厦门沿海一路北上,在沿海滩涂捕捉识别各种海洋生物,最后从福州返回南昌;第四学期,学校安排我们在南昌三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实习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我们面对问题的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课余时间,我也会积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一年级上学期,我会到校园后门对面的附属中学晨跑。后来,对周围环境熟悉后,凌晨时分,我就会从校园出发,沿着南京东路、青山湖大道一直跑到赣江岸堤,然后再跑回学校上课。那段校园时光真是充实又美好。

  感恩母校

  1991年6月,结束了在母校两年的学习,我回到原单位继续工作。此后每年,我都留在初三毕业班承担生理卫生课程的教学。1995年,生理卫生课程不再列入中考考试范围,我开始改教初三化学课程。再后来,同样受任教化学学科的同事影响,我也走上了考研、求学之路。一路的跌跌撞撞但总能坚定前行,这都离不开母校扎实有效的教育培养。

  感恩母校,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母校两年的学习中,各位恩师严谨治学、因材施教,使我们扎实掌握了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这也是我能够坚持以同等学历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底气所在。

  感恩母校,培养了我们淡定而坚定的品格。当年的母校,偏居一隅,交通也不便,但就在这方校园小天地里,老师们认真工作,学生们努力学习。安详宁静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子们淡定而坚定的品格,并一直激励着广大学子们行稳致远、勇毅前行。

  感恩母校,孕育了我们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母校的老师为学子们提供了最优质的课程教学和人生指引。母校的图书馆、食堂、教室为学子们提供了最优质的后勤服务和生活保障,于无声处孕育了广大学子深厚的教育情怀,使我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后,能够迅速成长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2022年,适逢母校70周年校庆,作为母校万千学子中的一员,感慨良多,心潮澎湃。70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母校的今天已是今非昔比。学校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改制和合格评估圆满成功、师资力量更加强大、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学科建设突飞猛进、人才培养捷报频传……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亲爱的母校未来可期、前途光明!

  衷心祝福你,我亲爱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