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主頁|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交流>>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校长张艳国的理论文章《“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夏振坤的治学风格》

  3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刊发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校长张艳国的理论文章《“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夏振坤的治学风格》,内容如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术,一代人的学术由一代人的学术风格来体现。重视学者的学术风格,是两千多年来中华学术的优良传统。在孔子的时代,学生子路说不出老师孔子的学术面貌和学术风格,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孔子自己总结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夏振坤老师既像孔子那样:一生勤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又具有新时代“大先生”的治学风格特点:他将自己七十年来对信念的坚守、对学术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成人立人的关注有机结合起来,聚焦“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形成了围绕中国现代化而研究、思考、写作、探索的鲜明特色。这既体现了他毕生追求学术的职志、使命,也展现为他一千多万字著述的宏大内容。

  在夏老师古稀之年出版《夏振坤选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时,他深情地说:“我来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我自幼就萌生了救国兴邦的强烈企望。直至今日,每每回想起青少年时代的国难家恨,就心潮翻滚,久久不能平静。”“我的治学目标也由此而立: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进入鲐背之年,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他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学术人生,又动情地说,自觉地把“小我”放置到民族振兴的“大我”之中,“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他的毕生追求。(夏振坤《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誓言》)

  有了这样一个学术主题和一种问题意识,举凡中国农村经济研究、发展经济学研究、文化经济学研究、改革发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发展与文明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就有了明确的标的和丰富的内容。由此,夏老师既立足于经济学,又打破学科界限,运用多学科知识、方法研究中国现代化,建立起相应的学术体系、话语系统、知识域,使之既具有经济学特色,又具有丰富的现代化内涵,成为这一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之一。

  一

  七十年来,夏老师在其学术人生中,勤于学习,认真思考,勇于探索,行走在守正创新与求真致用之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术风格。

  “离经”不叛道,循规不“守矩”。夏老师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推进学术创新。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无论是在讲坛上,还是在大量论著中,夏老师都认为,唯物史观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现代化研究乃至一切社会问题研究的“金钥匙”。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在教学、科研中自觉地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唯物史观、发展唯物史观,并以此带动具体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

  改革开放之初,夏老师关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表了《试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相作用》(《经济研究》1982年第10期)一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交互作用的理论,深入探索,认为两者作用的形式、方式和实现途径并不是抽象的、一样的,而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实现的不同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现。这就体现为两者交互作用的外形层、边缘层的层次运动,而两者的内涵层只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作用,并不能直接发生交互运动。这个观点对于具体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夏老师一直重视这一理论创新,认为既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上有新意,也在原理运用上有新价值。他在2021年10月20日给我的微信中说,我对于他文章的观点及其理论价值读懂了,遗憾的是读懂的人还不多,他认为这与人们不懂自然科学知识如系统论有关。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与人们循规守矩的习惯思维与路径依赖有关。而要做到“离经”不叛道,循规不“守矩”,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是要有理论勇气和学术根基的。如果不具备这两点,而是“怕”字当头,一定是走不出一条新路、一条宽路、一条好路的。

  依据科学技术成果进行理论创新,是夏老师一向鲜明的态度。他在2020年12月24日给我的微信中有感而发:“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这个大问题上还要下大功夫!光有中国的历史知识还是不够的!切记!”这既是对时代的深切感知,也是基于学术创新史的经验之谈。

  二

  重视理论不“教条”,研究实践重理论。夏老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理论价值充分体现在指导实践、深化实践上。夏老师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与深刻的学术洞察力,一头来自他对理论的重视,一头来自他对实践的关注。他常说,没有理论思维,不重视理论指导,是“无头乱飞的苍蝇”。他还说,理论产生于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有时代特点和适用条件,不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就只能“开直升机”,而不能“开战斗机”。

  夏老师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善于开拓研究新领域,善于把已有的研究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这与他重视实践、聚焦实践、解决实践问题有关。他常说,实践是问题之母,忽视了实践,也就没有问题意识的动力了。夏老师有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实践是一切真理性理论的沃土。”(夏振坤《中国实践是产生伟大理论的沃土》)夏老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他不是静止地看待理论,而是坚持用发展的理论看待日益深化的实践。他认为,“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但“理论要创新”,“这是时代的要求”。他还提出,“改革需要哲学,哲学必须解放”。(夏振坤《论改革与发展·序》,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扎根于实践沃土。夏老师研究时代,追赶时代,赶上时代。他研究中国现代化是从经济学出发的,也就是说,他更关心关注实际和实践。但是,在多领域综合研究中,他十分重视中国历史文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史,探寻实践发展新问题的“历史之源”,由历史的端口推开追赶时代、赶上时代之“门”。

  他重视历史脉络,研究历史文化,不是局限于说清楚历史问题,而是为了深挖产生现实问题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厚度,为了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毕竟,夏老师不是一位书斋式的“老学究”,而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经济学家。夏老师常说,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乃至深入中国现代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善于“深入历史”,“从历史中走来”,否则,要么是“穿新鞋,走老路”,要么是“换汤不换药”式的“咸与维新”。

  夏老师说:“我是搞经济学的,过去对经济现代化方面想得比较多。但是,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演进过程,特别是如果没有文化、社会和政治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就有可能重蹈日德战前片面现代化的灾难覆辙。”(夏振坤《耄耋探索集》序二《我所理想的彼岸》,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这也就是夏老师所说的,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和实践,生发出顺应中国人民需要的伟大理论,生发出代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成果,由此大规模地赶上时代,而不是被时代所抛弃。(夏振坤《中国实践是产生伟大理论的沃土》)

  三

  治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谦逊低调,方显君子之风。学术风格与做人的品格气度一脉相通,孔子早有论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夏老师治学不设藩篱,凡属有利于经世济民的学问,有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知识,有助于提高人的素养德行的学问,他都学,而且学而不厌,因此成为中和创新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说他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如他自己所言“兼包并蓄”;说他“中和创新”,是如他自己所言“别立新宗”。(《夏振坤选集》扉页“自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在善于综合创新上,文化学者朱虹教授称他是“思想家型的学者”。尽管如此,在名誉、荣誉、称号等面前,夏老师都是恭谦退让的,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让利”“谦让”的君子人格。

  对于国家战略“中部崛起”的提出和论证,夏老师用力最勤、提出最早(详见夏振坤《“中部崛起战略”相关思考与研究》,《夏振坤文集》下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当媒体报道他时,夏老师总是谦逊地说,是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是为时代立言。如果一定要说是谁最早提出的,他只能算“首倡人之一”(现在,这个说法定型下来),千万不要忘了张培刚教授和陈明同志。夏老师常说,他提出并研究“中部崛起战略”,是受到了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关于“牛肚子理论”的深刻启发,如果没有张先生的这个理论阐述,“中部崛起战略”就没有理论基础。

  在张培刚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夏老师做了题为“张培刚:思想家型的经济学者”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些掌声,既是送给张培刚先生的,也是送给夏老师的。会上,经济学家董辅礽教授称赞道,夏老师的这篇演讲,是送给张培刚先生最好的生日大礼,演讲称赞张先生是“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者,体现了夏老师谦谦君子之风。夏老师常说,研究多用力,荣誉少计较。这既体现了他治学的低调谦逊品格,也是他做人处事的人生准则。

  四

  思想是时代的声音,学术是思想的结晶,学者是思想和学术的重要创造者。夏老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最前沿,“回答时代提出的崭新问题”(夏振坤《中国实践是产生伟大理论的沃土》),将自己的人生追求汇聚到学术创新之中,铸就了鲜明的、高尚的、具有影响力的“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风格。因为他坚信,学术是天地宇宙间最根本的力量。因此,夏老师的学术人生就有着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点。

  他将坚定的革命理想与炽热的学术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德才兼备,以德率才;他将坚定的专业意识与开放的学术视野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通识与专门相兼顾,博约汇通,一专多能,举一反三;他将每一时段的研究重点与终身学习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主张终身学习,做到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形成新思想,在创新理论的同时解决新问题,形成具有创新势能、动能和效能的学术人生;他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既教书更育人,实现教研互通互动,相互支撑,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人立人成为他一道靓丽的人生风景线;他将八小时内的管理工作与八小时外的治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八小时内他是干部,是“生产队队长”,是学术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尽心尽责,夙夜在公,八小时外他是学者,是富有活力的教师和研究者,念兹在兹,专心致志,做到“两手抓,两兼顾,两不误”,做到“双肩挑,挑重担”。他是“双肩挑,两不误”的典范人物,为后来者提供了人生经验和方法借鉴。

  夏老师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风格,既传承了传统优秀知识分子爱国奉献、厚德载物的文化风骨,又体现了培养成长在新中国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当代学者大展才华、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情操。这是新时代值得学习弘扬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风格。

Copyright©2019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香路889号
邮编:330032   ICP备案:赣ICP备12002732号-1
电话:0791-8381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