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主頁|欢迎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交流>>正文
战“疫”线上教学引发的思考

​​​  编者按: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战“疫”的特殊时期,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2020年春季新学期全国各级各类高校通过学习通、雨课堂、慕课堂、蓝墨云班课、QQ群、微信群、钉钉、腾讯会议等在线平台,开启了线上授课模式。对于特别的线上授课方式,不少专家学者也给出了积极的思考和建议。江西省教育厅原巡视员,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县域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昌职业大学校长周金堂撰文《战“疫”线上教学引发的思考》,该文在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南昌师院报》第455期2版专题刊发,全文如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学校停课状况进行的全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全球共计165个国家关闭了学校,约87%的超过15亿名学生因受新冠病毒影响而居家学习。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教育中断,需要采取协调和创新行动。战“疫”期间,我国高校积极应对,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据统计截至4月3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有1454所,95万余名教师开设了94.2万门、713.3万门次在线课程,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教育部根据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部署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组织了37家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率先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慕课、spoc虚拟仿真实验等在线多种形式的课程,开放了国家网络云课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频道节目等免费平台并提供了在线学习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带动了110余家社会和高校平台主动参与,为高校在线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条件保障。在高校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退居幕后,大规模在线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唱起了主角。但由疫情倒逼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毕竟只是权宜之计,线上教学的功用及客观存在的短板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结合打赢防疫阻击战的具体要求,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好“教”“学”“管”的关系,深入推进教育创新中的高等教育“学习革命”,确保在线教学的安全平稳运行。

  一、提高政治站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在线上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推崇教书育人,以德施教

  实施线上教学,要紧密联系高校教育教学实际。从高校疫情防控期间组织线上教学的情况来看,目前,教师线上教学运用的平台主要有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适合学生自学和教师线上教学平台。师生在家自主直播平台主要有zoom、腾讯会议、cctalk、钉钉等,师生之间进行在家线上教学管理交流有微信、QQ等。广大教师倾心育人保证线上教学教学标准不降低、教学任务不缩水、教学效果不打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应抗击疫情而起的全国高校大范围、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制的线上教学毕竟只是课堂授课的一种应急替代,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主流和主体教学形式;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以及线上教学客观存在的缺失和短板,要筑牢防疫、教学并举的坚固防线,确保“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必须教育广大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忠于职守,充分发挥其在大规模线上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开展线上教学,要坚持线上教学为党育人,为国造士的教育教学目标不动摇。防控疫情的故事就是生动的教材,大战疫情的行动就是精彩的课堂。教书育人,以德施教,要通过课程,特别是专业课、思政课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防控战“疫”中,深刻认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用防疫大战大考铁的事实告诉广大师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意志品质,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爱岗敬业、潜心教书,必须切实提升线上教学能力教师要根据线上教学特点,不断提升为学生线上学习教好书的能力。从线上教学的特定内涵来看,其本质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因此,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承担线上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学会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方式、设计和实现课程概述和介绍——学情研判分析——学习动机激发——提供线上学习资源——讲授知识要点——解答疑难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布置评析作业等环环相扣,有序推进的教学环节和课堂生存,课程、课堂教学任务具体实现的可达性与可用性才能达到预设目标。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发网课参与战“疫”线上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不断提升线上教学能力和水平。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以德育人、以技施教是教师的本分。教师职业是一个良心活。疫情背景下开展的在线教学,本质是将在线教学作为一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手段。因此,疫情期间的网上备课、上课,不管是专业课、选修课、还是公共课、实验实训课,特别是思政课,首先要解决备什么的问题?要以备“疫”情为起点,再通过联系实际,备党情、备国情、备军情、备社情、备民情、备教情、备学情。只有把各种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备清楚了,才能把线上备课、教学的教情,线上学习的学情把握准,为进而形成同心战“疫”做好线上教学、线上学习夯实基础。战“疫”线上教学,不仅要确保教学质量,强调立德树人,更要服务于疫情防控,实现居家学习与居家隔离的双重价值。要教育学生坚持在居家学习的过程中遵守属地防控管理规定,了解防控知识与政策,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做好自身健康的保护,明白居家学习就是对防疫工作最好支持的道理;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感受、学习条件,对居家在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与及时的帮助,有焦虑、恐慌情绪的,有厌烦、厌学心理的,要给与及时的疏导化解。要十分注意在线上授课过程中发现和培养线上学习的好典型,选树好、发挥好榜样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增强应对能力,深研细析教材,坚持在课堂预设与课堂生存的过程中做到取舍有度、恰当合理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仓促地改变了学校教学管理预设的轨迹,催生了线上教学的广泛应用。在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学生不能正常上学的特殊时期,开展网络直播教学、线上学习是高校落实“师不停教,生不停学”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教学和学习方式。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高校师生只能在居住地参与线上教学和线上学习。教师线上教学任务的完成,要依据学期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课程标准来备课、授课,努力使课时划分与教材、课程容量相匹配,课堂教学密度均衡、松紧适度,为疫情结束后线上授课与线下课堂教学有序组合、有效对接创造条件,为教学标准不降低,教学任务不缩水,教学效果不打折落到实处夯实基础。

  稳步推行在线教学,要科学客观的认识教育信息化战略布局规划与现实的支撑条件。要根据高校提升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坚持以建立长效机制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及方式的转变。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20条的要求,运用适合的教学平台和工具开展线上教学,结合职业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类型+层次”的特征和类型教育定位,突显德技兼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合”字功用。要围绕“四合”定向和“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要求对线上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和调整,使当下的线上教学与复学后线下课堂教学相匹配、相衔接;对不适合线上学习的内容可以调整到复学后的线下课堂教学中,千万不能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按学期原计划进行;要遵循线上教学规律,把握线上学习特点,把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课程规范、课程内容、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纳入线上教学的教案设计;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源的选择要有利于“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改革等的具体要求的落地落实,有利于反映课程的知识要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等,使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更能符合线上课程安排的特点与授课的实际要求;要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做到信息技术与视频、音频等资源的运用与教育教学要求相融合、相匹配。

  设计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往往需要多方力量协同工作。因此,在线上教学的总体设计上,一定要在激发课程开发主体活力的基础上深研细析教材,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防控期间开展的虚拟教研室网上集体备课,备的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立要恰当合理,课时划分与教材、课程容量要相应对称,教学环节设计要考虑教学时长,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资源是否运用合理,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整体把握,特别是对教材内容的通读理解。对教材越熟悉,分析得越细、越深,就越能得心应手的结合参资料和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其用于教学的教案也就越能在吸收整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可以肯定,最理想教案的锻造,一定是集合了集体备课组众人智慧和精华的结果。选好课、备好课是前提,但在上好课的过程中,只有对教材进行取舍有度、恰当合理的裁剪与打磨,才能使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实际结果相契合,线上教学才有出彩的机会。

  三、强化岗位职责,力避“主播式”施教,坚持在教学相长中,当好线上学习的设计者、促进者

  ​ 在线教学与在线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用于线上教学的网络直播课由于受众较多,非间断性线性推进又有隔空限制,因此,对教学设计要求更高。如果老师只顾教,不顾学,就偏离了线上教学的初衷。“停课不停学”最重要的是“学”。面对疫情的挑战,要保障和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同质等效”,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是开展线上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因此,必须研究和处理好直播、录播、慕课、虚拟教研室研讨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把教学方式与课程设计中的线上、线下教学的差异性分析透、把握好。课前上网的教学资料,尽量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协调,以更好的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线上教学的有效组织,特别是学生有效的提问、答疑和现场测试、讨论等营造环境。

  线上教学要力避“主播”的意识太强而搞一言堂“满堂灌”,自话自说,“脚踩西瓜皮”。从把握教学规律的角度看,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走向应该是老师从思想的提供者转变为思想的促进者,从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学生习得知识的领路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教师要学会从提供思想到激活思想,从提供知识学习要领到创造条件为学生习得知识的自然而然的角色过度与态度转变。千万不能让自己变成单纯的“主播”,因为终究线上教学活动不限于也不只是展示教师“主播”的风采。如果教师在直播课堂上把自己主要定位成为展示自我的“主播”,那么,组织线上教学,驾驭课堂生成就偏离了主题和方向。要营造多师协同的氛围,促进教师从“独教”到“群育”转变,把在线教学“教师独角直播”转变为“学生轮番主播”,努力把在线教学转化成线下自学的“导航仪”“指导师”。要为展教师之“形”、课件之“形”、思路之“形”创造条件,使主播美、视觉美、思想美等得到自然合度的释放。实际上,实施线上教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要依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情学法、教情教法等选取和加入精彩有趣的学习内容、精湛的教法教技,追求服务自主学习效能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促进线上教学与线上学习的有效对接与融合。

  履行岗位职责教好书,要坚持从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入手,想设法让学生在线上教学中有趣有效地动起来。比如,围绕丰富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积极开展一些带有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参与式性质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尝试在预设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制作一些指向特定的问题化、情境化、趣味化教学视频,如限时答题、电子版书、随堂作业等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专注度。课堂上学生不动起来,没有事情可做,手机控、逃课族、刷屏族、昏睡族就难免产生,特别是在学生个体居家学习的场景下,课堂运用的弹幕讨论、连麦互动、屏幕书写等,也就没有谁给你连,没有谁给你写。学生一分心,就疲惫,就厌烦,线上教学的便捷性、交互性等作用就很难发挥。所以,授课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设计安排的合理性,在线答疑,在线指导,在线测评等一定要落地落实落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营造互动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性,激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做到这些,教师一定要明确角色定位,弱化纯“主播”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当好学生线上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领路人。事实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法也不可能包管学生的所有的学习过程。

  四、明确角色定位,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关系,坚持在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定位中真心关爱学生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时需要明确角色定位,真心真情投入,并通过用心、用情、用力的教学服务,把学生吸引到线上学习中来。必须明确,不管是线下的课堂教学还是线上教学,学生都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学习都是靠教学交互来完成的,尤其是在教学交互对象和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的线上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学会当好学生的“脚手架”“领航人”“催化剂”;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营造集体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虚拟的课堂上建立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对班级对学校的认同感。真心关爱学生,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基于学生的立场来考虑教学的改变,使教学时长、课程容量、作业阅改等与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机结合、有效对接。在虚拟的主体的教育教学场域里,要努力营造线上教学“隔空不隔爱”的氛围,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情绪是不是饱满,是不是富于激情是很重要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表达思想工具的不能仅限于口头语言,单靠嘴巴吃饭,还要注意在课堂上有节点把自己的情绪、音调、体态语言等作一些合理得体的改变,特别是制作的课件,提供的音频、视频资料等要注意加入思政元素等,要让学生感到视觉冲击,感到心灵震撼,有获得感。这些其实也都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条件。要十分注意课堂上用课件、视频、VR和AR等技术营造的相应的情景只是类现实的“拟态”。因为课堂生成的结果告诉我们,即便是再漂亮、再炫目、再逼真的虚拟,都无法代替最朴素的真实,都无法取代原生态的社会生活体验。因此,线上教学要关注学生“宅家学习”过程中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感知、现实的观察、体验和积累,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要设计和营造好有利于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线上教学如果离开学生,离开授课对象,教师为学生服务所做的努力和改变也就成了无的放矢的“无用功”。

  战“疫”里线上教学要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应时而变。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应当看到:“变”的是教学的“形”与“术”,是线下到线上教学的内容优化、模式创新、角色转化等等;“不变”的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这种变化里,可以有教师讲授,有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讲解、展示等等,关键是看教学设计里面是不是这样预设的,课堂生成可以用声音、图片、图像等方式的呈现,也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活动等等,关键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功夫下得愈深,你的变化能力、驾驭课堂能力就愈强。当然在线上教学、线上学习、线上交流的过程中还要顾及一些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尽量使教学节奏、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紧贴学情、学法。比如,有些老师上课的语速比较快,有的普通话地方音较重,有的老师讲授课程的容量太大,知识点、公式太多等等,导致有些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消化,那么每堂课讲完后能不能做一个课堂小结,回顾一下讲过的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难点重点的把握。

  真心关爱学生,切实搞好线上教学,要认真把握好两方面:一是要聚焦课堂、关注学生,精准分析学情,突破传统的“我”教你“学”模式。既要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便捷性、交互性、个性化等优势,又要根据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及时诊断评估学习的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加大对那些学习上有具体困难的学生的帮助,真诚真心地解学生之所困,答学生之所疑,帮学生之所需。比如,借助钉钉网班级群等平台批改、抽查、评价作业,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线上已讲授过的知识,这其实也就为进行新的课程教学做好了扎实的铺垫。二是要全面正确理解“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是一种由固定时空转向跨越时空的教学样态。所谓“停课不停学”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在线教学只是方式之一,不能完全代替复学后的课堂教学,所以要加强对学生居家学习的指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努力做到教学内容要适量,教学时长要适当。要不断地总结、完善、规划线上教学的组织行为、个人行为,防止增加老师负担,加重学生负担的事情发生。要正确的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真心实意,真诚的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只有用仁爱之心教书育人,才能以心换心教好学生,学生才能敬重你,才能终身忘不了自己心中那位好老师

  五加强教学监管,围绕形成教学新生态,坚持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切实提高网上巡课、评课效率

  保障在线教学的顺利实施,政策措施、预算到位等方面的设计和平衡管理很重要。加强线上授课管理,使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可控、可管、可评、可追溯,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分别制定了措施,出台了办法,对校、院系(部)的领导层特别是广大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不少地方和高校开展了巡课、听课、评课,陪课活动以及线上教学优质课的评选活动,通过巡课及时发现和解决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降低质量标准问题。抗击疫情期间,对纳入线上教学范围的课程要认真审核把关,完善在线课程教学准入制度,防止违规内容上线,不能让我是“主播”我主讲,想讲多长就多长等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更不允许课堂不讲政治,不守纪律和规矩。对不按时上下课的,课程进度不符合教学安排的,教学方法简单的,唱“独角戏”、当纯“主播”的,师生、生生互动少的,PPT几年“一贯制”的等等,要及时的加以提醒,加以制止,加以更换,加以整改。要针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教师少讲、精讲是上策,对教学重点进行有效点拨是有效方法,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和重复的教学设计,减少学生眼睛看屏幕的时间和负担。要针对问题的解决,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

  必须指出,智能时代带给未来学校形成的智慧融合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防控期间,要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坚持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来推动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在线教育的实质,是探究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依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线上学习的效果好不好,关键在老师,根本在课程质量,焦点、重点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态度,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要知道从课堂面授教学到在线教学改变的是实施工具,而帮助学生提高能力素养的目标并没有改变。如果教师的线上授课不能顾及到学生线上学习的困难和具体实际,我想“教”与“学”很有可能演变就成“两张皮”了,就是你教你的,我学我的,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动力,也很难形成“教”与“学”合作共进的教学新生态。所以,加强教学监督管理,统筹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建立健全和完善线上教学的工作方案、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指导教师按制度规范开展线上教学,督促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线上学习十分重要。要通过巡课、评课、听课、陪课等制度建立与执行的目标引领,有效组织教学效果督导检查,持续打造具有高阶性、创造性、挑战度的一线在线“金课”,为实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双提高”,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实施,促进在线教学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Copyright©2019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香路889号
邮编:330032   ICP备案:赣ICP备12002732号-1
电话:0791-8381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