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交流

【战疫情·宣传动员】王金平在《中国食品安全报》发表文章《从新冠肺炎看中小学食育》

作者: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0-03-09

3月7日,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党委书记王金平在《中国食品安全报》发表题为《从新冠肺炎看中小学食育》的文章,从新冠肺炎着眼,就在中小学开展食育的必要性、面临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和思路。全文如下:

从新冠肺炎看中小学食育

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党委书记、教授 王金平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从非典到新冠肺炎,都是源自人类野蛮无知地食用野生动物而招致自然报复的恶果。食育,既是指食品健康和安全教育,也包含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和优秀饮食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蕴含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此次新冠肺炎启发我们,在中小学开展食育,培养具有良好食育素养的健康公民,已是现实所需、形势所迫。 

一、中小学开展食育的必要性

民以食为天,教以育为先。当前,我国正举全国之力抗击新冠肺炎,深刻反思这场出来的人为灾祸,我们可以发现,本次疫情实际与食育缺失密切相关。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正确价值观树立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大推进食育力度,对培养合格公民、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加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培养合格公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黄金期,此时对中小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食育教育很有必要。近年来,由于国民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的饮食观念、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经历了从吃饱吃好,再到吃出健康吃出品位的巨大转变,同时也滋生了吃出特色吃出个性这类食用野味的时髦行为。在中小学开展食育,正当其时,刻不容缓。

(二)是五育并举、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中小学食育是一种集营养健康知识传授、食品安全意识培育、良好饮食习惯培养和饮食文化传统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教育,也是引领青少年追求美好生活、感恩万事万物和敬畏生命等价值的大思政教育。显然,中小学食育既包含体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五育的内容,也是实施五育、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中小学食育与五育之间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实施健康中国、支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2016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标志着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9年国务院又陆续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重要文件,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指明了具体的行进方向和路径,尤其是将中小学生食品安全、营养健康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由此可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小学食育责无旁贷。

二、中小学食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政府部门已制定了与健康相关的政策法规,业内专家学者在不同场合进行了呼吁和倡导,个别幼儿园、中小学校也开展了一些食育推广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食育在我国中小学目前仍停留在破土萌芽阶段和摇旗呐喊层面,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成效不够明显。

(一)食育观念缺失。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在现有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健康教育也并未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而是散落于体育、科学教育等内容中的边缘课程。显然,到目前为止,食育在我国基础教育界里尚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但在中小学中正规正式食育课程基本上是空白,而且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也几乎没有提及。

(二)食育条件缺乏。在中小学中,食育条件也处于三无境地之中。无专业师资,食育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在当前高校学科专业目录中并未设置与食育相关的专业,专业师资缺乏成了制约中小学食育发展的瓶颈。无专用教材,目前我国还没有系统全面、通俗易懂、形式活泼的适合中小学生的食育类权威教材。无专门课程,受专业师资和专用教材缺乏影响,当前幼儿园、中小学校中还未开设独立的食育课程,与食育相关的内容通过诸如《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等课程或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晨会等活动进行宣传教育。

(三)食育支持缺位。中小学食育条件的三无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各界对中小学食育的支持缺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和家庭还未达成统一共识,没有形成一致行动。政策支持不到位,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政策层面的强力推动,专门的食育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还未制定、形成和推广,导致中小学食育方向不明,目标不清、经费不足、底气不够。推动力量不协同,相关企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和高校等投入到中小学食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各类食育活动中的合力还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小学食育推动乏力。家校合作不深入,学校和家庭仅靠碎片化、片面化的食育知识对学生施加单向影响,缺乏互动合作,育人效果欠佳。

三、推进中小学食育的路径选择

 2003年的非典到今天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惨痛教训,更应对青少年饮食习惯和行为的深刻自省和反思。食育应该从娃娃开始抓起,成为国家、社会和中小学共同承担的健康事业。

(一)国家层面。中小学食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应从国家层面强力推动食育进法律、进系统、进学校等。一是尽快制定、出台中小学食育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要注重顶层设计和规划,切实推动中小学食育立法,从制度层面规定食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大纲和培养目标。二是将食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把食育摆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契合、食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融合、专题教育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的中小学食育教育模式。三是建立健全中小学食育督导评价体制,将食育纳入中小学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建设-自评-考核-整改的中小学食育评价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育优质校、食育创新试验区创建活动,鼓励全社会予以监督。

(二)社会层面。中小学食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协同努力,才能构建完整的中小学食育支持体系。一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适时在高校设立食育专业,培养食育专业人才,将食育纳入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中小学食育师资难题;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智库作用,积极开展食育专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持。二是相关企业要主动承担担负食育育人的时代责任,企业应成为中小学食育活课堂,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参观企业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展览等活动形式,强化中小学生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认知。三是新闻媒体要当好食育宣传员充分发挥传媒优势,加强中小学食育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食育氛围。

(三)学校层面。中小学校是推动食育理论和实践落地生根的关键力量。在中小学播撒食育种子,根植食育理念,才能顺利实现国民身心健康目标。一是要树立大食育理念,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开展食育的主阵地作用,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大食育理念。二是开设食育大课堂将食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开设独立的食育课程,构建食育隐性课程,开展与食育相关的课外活动,架构融学生兴趣、学生竞赛和学生课程为一体的中小学食育大课堂三是实现食育大联合与高等院校、企业、社区和家庭等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互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高参小”、“校企合作”、“家校共育等协作育人模式,共同助推中小学食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切、支持和共建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