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题专栏

【七秩芳华·校友印象】刘培发:江西教育学院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作者:赵传喜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22-09-13

​  【编者按】悠悠七秩芳华,漫漫征程如歌!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建校70周年。70年来,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谱就了华美篇章,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校友。为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积淀,展示校友风采,学校特开辟【七秩芳华·校友印象】专栏,讲述校友们爱岗敬业、勇毅担当、心系母校的故事,激励我们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刘培发,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江西教育学院(欢迎来到公海手机版710前身)音乐系1994级音乐学脱产专科班毕业生,现任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江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钢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宜春市合唱协会艺术指导。长期从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实践》等课程教学工作,曾先后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西省高等学校第七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编的教材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西省第五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指导学生获“第二届江西省钢琴艺术节钢琴大赛一等奖”;撰写的教研论文获“江西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主持完成省级课题10余项,横向课题3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其中《钢琴演奏技巧与训练研究》《音乐心理与音乐审美研究》分别获得江西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5篇,音乐作品多首。

  遇见江西教育学院

  谈起江西教育学院,刘培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20岁出头的他从宜春师范学校艺术班毕业后,就在当地的一所小学教书,一干就是三年。期间,在岁月静好、平静安宁的日子里,刘培发从没有忘记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一切优秀与安逸相悖。”刘培发深知,从来都是安逸会让人迷失,所以要过得快乐,并不是追求无忧无虑,而是学着温柔地面对不安。三年后,二十四岁的刘培发迎来了人生的转折——在江西教育学院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90年代初,很多人搭上了江西教育学院学历补偿教育的顺风车,进而为自己的人生争取到了很多的机会。刘培发的同班同学有40来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身份,他们中间90%以上都是有工作单位的,如中小学音乐一线老师、乡镇或县级文化局的骨干力量、中专学校的音乐教师以及少数刚刚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同学们之间年龄相差比较大,差十几岁的都很正常,且大部分都参加了工作。但大家聚在一起,只有一个目的:抓住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

  对于刘培发来说,自己本身就很喜欢音乐,想借此机会再提升一下自己。由于当地政策原因,摆在刘培发面前有一个难题:如果去学习,就要脱产,辞掉工作,工资停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是安身立命之本。和刘培发一起读书的同学中,80%在原单位都有工资发。而刘培发在江西教育学院读书,需要放弃收入和待遇,这对刘培发和家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和考验。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在经过一番的考量后,刘培发做出了抉择,决定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辞去工作继续读书。刘培发感慨地说:“我花了两年时间选择到江西教育学院读书进修,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转折点,当时选择放弃工作读书这条路于我而言是一个越走越坚定的过程。”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人们的每一个决定都由他们自己过去所经历的事情所支撑。对于刘培发和当时来江西教育学院读书的同学们来说,继续读书深造是个必须努力拼搏的事情,“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是我们心中的夙愿,我所能确定的是,到现在为止我都一直在专业上努力耕耘,并且这些经历回过头看都还是让我觉得非常值得”,刘培发心怀感激地说。

  遇见一批专业出色的好老师

  “当时教我们的老师,个个都非常优秀,专业都非常出色,短短两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们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刘培发感慨地说。

  “记忆最深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钟传志老师”,刘培发回忆说,“当时钟老师和同学们年龄相差不大,他教声乐,年轻、帅气、敬业;钟老师术业有专攻,严谨、认真,一心一意把自己的专业搞得扎扎实实,与世无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我的教书育人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触动。”

  钟老师声乐很好,钢琴伴奏也非常厉害,他很愿意跟学生们走在一起,同学们学东西没有压力,大家都非常喜欢他、模仿他,学他钢琴伴奏和唱歌的技巧。“我在他的指导下,从刚开始不太懂,到经过一年后,有好多同学请我去伴奏,我才发现自己进步不小。”

  钟老师也非常关心同学们的专业学习情况,锻炼学生很有一套,总是想法设法提高大家的专业水平。刘培发说,班主任钟老师为了督促大家学习,规定无论学声乐、钢琴还是其他器乐的,每两周举办一次“双周音乐会”,所有同学都要轮流上台表演、汇报学习情况。这既让同学们养成了把专业学好的习惯,又锻炼了同学们的舞台表现力。

  “系主任王大昌老师,对整个音乐专业功不可没,他经常跟我们分享二胡中的音乐人生和创作灵感,他的《音乐欣赏》让我们领悟音乐对于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重要意义;一直记得黄池老师《视唱练耳》的严谨,李勤老师《合唱》的亲切,刘永红老师《形体舞蹈》的风趣,还有郭正航老师的精湛技术和教学方法;还有许多老师们,万绍芷、乐玫、汤志红、张旦丹、陈南宏等,他们的专业修养,工作执着以及对人生的态度都时常让我们回想,总是历历在目,犹如浩瀚大海的明灯,鼓励着我一直前进……”

  难以忘却的学习时光

  90年代的江西教育学院办学条件比较简陋,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也比较艰苦,但同学门因学习知识而快乐。刘培发说:“当时江西教育学院办学时,教学设备不多,上课跟琴房分开,条件有限,但从江西教育学院走出了很多出色的学生,我班有好几位同学在江西省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拿了大奖”。

  刘培发感慨地说,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脱产学习,都很珍惜有限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当时他们五个人一间琴房,排点练琴,为了多练一会儿,他早晨4、5点钟就起来到琴房,第一年便超额完成练琴任务。“等别人起床的时候,我已经弹了差不多2个小时,我们一个寝室的同学,大家比着学习,互相激励,暗暗较劲,生怕落后。”

  “勤能补拙”,练琴的时候,刘培发的脑海里总能闪现出教科书里童第周夜晚就着厕所灯光认真看书的场景,“他吃得了苦,最终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家”。

  刘培发对江西教育学院和老师们有很深的感情。“在江西教育学院学习进修的两年,让我对音乐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新的环境、接触新的老师、同学……不仅帮助我纠正了自身的瑕疵,而且让我对自身的成长、专业的认知、音乐的热爱、梦想的追求等等,都有了新的感悟,也让我以崭新的形象加速度再出发。感谢母校和老师,让我站在崭新的起点,向着未来满怀信心。如今,母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真是可喜可贺!特别是音乐学专业成功开展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并通过了二级师范认证中期审核,音乐学专业也是江西省高校首次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专业,这样的成绩是母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辛勤耕耘的结果,我为母校取得这样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值此母校建校70周年之际,衷心祝母校生日快乐,祝贺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